
战国时期,七国纷争,群雄逐鹿,诸侯争霸。
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,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。
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国力空前强大。
但要实现统一霸业,光有强大的国力还不够,还需要一把锋利的宝剑为秦国开疆拓土。
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白起这位秦国名将横空出世。
横扫六合
他出身于秦国郿邑(今陕西眉县),虽然出身并不显赫,却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平步青云。
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,白起用一场场血腥战役写就了自己的传奇。
也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。
这位被称为"杀神"的白起,究竟有着怎样惊人的战绩?
展开剩余87%古语云"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",可白起却创造了"战必胜,攻必取"的神话。
白起的军事生涯堪称传奇。
公元前293年,他首次担任上将军,在伊阙之战中与蒙骜共同指挥秦军。
一举击溃韩、魏联军,斩杀24万人。
这一战不仅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,更让秦国在中原战场上占据主动。
随后的岁月里,白起战功赫赫,攻占魏国河西,夺取韩国上党,攻破楚国都城郢都。
每一次战役,白起都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。
他善于运用各种战术,如声东击西、围点打援、减灶诱敌等。
常常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。
在攻打楚国时,白起展现出高超的战略眼光。
他没有选择正面强攻,而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,佯攻楚国北部,实则突袭其都城郢都。
当楚军主力被调往北方之际,白起率军突袭郢都,一举攻破楚国都城。
这场战役不仅打垮了楚国的军事实力,更摧毁了其他诸侯国的抗秦信心。
白起用兵极其老练,既重视战略谋划,又长于战术运用。
他在战场上灵活机动,善于抓住战机,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
据史料记载,他在近30年的从军生涯中,攻克城池70余座。
歼敌超过100万,创造了战国时期个人战功之最。
长平惊魂
长平之战是白起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,也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。
公元前260年,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决战,赵国派遣赵括率军50万与秦军对垒。
赵括虽然熟读兵书,但缺乏实战经验,正是所谓的"纸上谈兵"。
白起深知赵括的性格特点,便施展"减灶之计"。
他命令全军每日减少做饭的灶数,让赵括误以为秦军士气低落、人数锐减。
他还派出精锐部队在暗处埋伏,等待战机,性急的赵括果然上当了。
他认为秦军已经士气低落,遂率军主动出击。
结果中了白起的圈套,被伏兵击溃。
秦军随即切断赵军粮道,将其围困在长平一带。
整整46天,赵军断粮断水,最后甚至相互残杀充饥,场面极其惨烈。
当赵军最终决定突围时,白起下令全军出击,一举包围敌军。
45万赵军被坑杀于长平,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
这一战的残酷程度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。
此役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,也让白起"杀神"的威名响彻天下。
英雄末路
功高震主,历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忌讳。
白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,但在政治角力中却难逃厄运。
公元前257年,秦王嬴政下令进攻赵国都城邯郸。
白起认为当时赵国新败,诸侯必然会联合救援,贸然进攻风险太大,于是力谏反对。
这一决定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十分明智,却让他失去了秦王的信任。
朝中奸臣范雎、应侯等人趁机进谗,说白起"功高震主,不可久用"。
秦王政疑心渐起,最终以"谋反"罪名将白起下狱。
在杜邮城中,这位叱咤风云的名将被赐死。
白起死前发出了感叹:"我为秦国征战杀敌,所杀者不下数十万,今日自死,天道昭昭。"
这句话既道出了他为秦国立下的赫赫战功,也表达了对自己结局的无奈。
历史长河奔流不息,白起的功过是非一直备受争议。
他用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开疆拓土,却也因过于嗜杀而被后人诟病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。
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悲剧性的结局,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。
结语:
功高盖主易致祸,这或许就是历史给予我们最深刻的警示。
白起的一生,既是一部传奇的军事史诗,也是一曲令人扼腕的英雄挽歌。
发布于:重庆市